
全球各國對進出口供應鏈的監督正迅速升級。各國政府要求更深入地了解產品組成與來源,但現行的報關系統仍停留在「交易型」層級,難以應付複雜的跨境供應網絡。
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(CBP)為例,除關稅與原產地認定外,還需同時執行強迫勞動、碳排放與組件追溯等新規。歐盟的「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」與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,也讓海關必須追溯供應鏈更上游的環節。
Altana 執行長Evan Smith 指出:
「政府正在將執法邊界延伸到國界之外,一個海外工廠的行為,可能決定你在港口的命運。」
問題出在數據。現行的報關系統如Automated Broker Interface僅能輸入商品編號與稅額,無法解讀整個供應鏈的結構與來源。
「傳統海關流程正在崩壞,」Smith說,「要了解原料來源、運輸路徑與勞動條件,需要更深入的數據。」
因此,Altana與CBP 合作開發Product Passport(產品護照)系統,讓進口商在貨物製造或出貨前即上傳完整的供應鏈數據。合作企業包括Maersk、LLBean、BASF等跨國品牌。
Product Passport 就像是「貨物的Global Entry」。AI會在雙方系統中自動比對數據,提前標記風險。若CBP 發現異常,進口商可即時上傳文件證明供應商合規,避免延誤或法律程序。
傳統上,進口商往往在貨物運輸途中收到CF-28 補件要求。新模式則轉向即時合作,大幅減少延誤與成本。
另一家技術公司Exiger 也與CBP 簽訂千萬美元合約,利用AI 偵測原產地造假。顯示全球執法正全面數位化。
Altana 下一步將Product Passport 應用於電商與小包裹報關,建立從線上結帳到海關審核的資料管線,讓CBP 在貨物到達前即完成風險預審。
Smith 說:「理想狀態下,傳統報關程序將不再需要。」
對全球供應鏈領導者而言,這是根本性的轉折。
「文件合規」正被「數據透明」取代。越早建立可驗證的供應鏈資料與合作夥伴網絡,越能在碳稅、制裁與關稅波動中取得優勢。
Worldtop & Meta 認為,這樣的系統正是未來智慧貿易的核心:以AI 與可驗證供應商建立透明可信的全球物流網絡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joc.com/article/increased-supply-chain-scrutiny-at-odds-with-customs-enforcement-capability-61085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