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上半年,鹿特丹港处理了7亿标准箱的集装箱,同比增长2.7%,从而重新获得了欧洲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的地位。进口增长主要来自亚洲(+8.4%)和北美(+ 9.1%)需求的增加。但是,集装箱吞吐量的增加掩盖了隐藏的经济和运营风险。
超过100艘载重超过12,000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访问了鹿特丹,导致陆地一侧严重拥堵。
运营效率受以下因素影响:
金管局呼吁供应链所有各方加强合作,包括非高峰期运输、内陆航道收集和数据平台共享,以提高整体弹性。
尽管集装箱业务有所增长,但鹿特丹港的工业集中度仍受到威胁。香港政府执行董事西蒙斯说,投资延迟、供应链不稳定和生产外包影响了香港工业的竞争力。
几家化工厂已经关闭,影响了数百个工作岗位,结果如下:
只有液化天然气(液化天然气)出现下行趋势,同比上涨9%。
对于货运代理、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决策者来说,港口的成功不再只是吞吐量,而是弹性和行业整合能力的总和。欧洲的工业外包正在重塑路线规划、运力预测和运输战略布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