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BI Widget
x
July 25, 2025
新聞
鹿特丹港再登歐洲第一大箱運港寶座,產業衰退隱憂不容忽視

🚢 貨櫃量成長亮眼,背後隱藏風險

2025 年上半年,鹿特丹港處理貨櫃達 700 萬 TEU,年增 2.7%,一舉奪回歐洲最繁忙貨櫃港的地位。進口量成長主要來自亞洲(+8.4%)及北美(+9.1%)需求增加。然而,貨櫃吞吐量的上升掩蓋了潛藏的經濟與營運風險。

⚙️ 超大型船舶壓力下的港埠運能

超過 100 艘裝卸量超過 12,000 TEU 的超大型貨櫃船造訪鹿特丹,導致陸側嚴重擁塞。
營運效率受以下因素影響:

  • 航商聯盟重組
  • 勞動干擾
  • 氣候異常
  • 陸側運輸調度不協調

港務局呼籲供應鏈各方加強合作,包括:離峰運輸、內河航道集貨配送與數據平台共享等,提升整體韌性。

🏭 歐洲產業競爭力下滑警訊乍現

儘管貨櫃業務成長,鹿特丹港的產業群聚卻面臨威脅。港務局執行長 Siemons 表示,投資遲滯、供應鏈不穩與生產外移已影響港區產業競爭力。

數家化工廠已關閉,影響數百個就業機會,造成以下結果:

  • 液體散貨年減 5.3%
  • 礦油產品年減 21.5%
  • 散裝貨物年減 8.9%,其中煤炭與鐵礦石受德國鋼鐵產能下降影響最大

僅有 LNG(液化天然氣)逆勢上揚,年增 9%。

🔎 全球物流業的關鍵啟示

  • 鹿特丹港貨櫃量再創新高,但基礎設施面臨壓力。
  • 壅塞主要集中在陸側,需加強多式聯運與數位調度。
  • 歐洲產業衰退影響港埠未來發展,亟需轉型與創新。
  • 散裝運輸量大幅下滑,影響倉儲與內陸運輸效率。

🌍 策略觀點

對於貨代、3PL 與供應鏈決策者來說,港口成功不再只是吞吐量,而是韌性與產業整合能力的總和。歐洲產業外移正在重塑航線規劃、能力預測與運輸策略佈局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joc.com/article/flagging-european-industry-clouds-rotterdams-rising-container-volume-6047827

統計
$36M
Get seed funding
$36M
Increase of convertion rate
$36M
Increase of user retaintion ti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