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上半年,鹿特丹港處理貨櫃達 700 萬 TEU,年增 2.7%,一舉奪回歐洲最繁忙貨櫃港的地位。進口量成長主要來自亞洲(+8.4%)及北美(+9.1%)需求增加。然而,貨櫃吞吐量的上升掩蓋了潛藏的經濟與營運風險。
超過 100 艘裝卸量超過 12,000 TEU 的超大型貨櫃船造訪鹿特丹,導致陸側嚴重擁塞。
營運效率受以下因素影響:
港務局呼籲供應鏈各方加強合作,包括:離峰運輸、內河航道集貨配送與數據平台共享等,提升整體韌性。
儘管貨櫃業務成長,鹿特丹港的產業群聚卻面臨威脅。港務局執行長 Siemons 表示,投資遲滯、供應鏈不穩與生產外移已影響港區產業競爭力。
數家化工廠已關閉,影響數百個就業機會,造成以下結果:
僅有 LNG(液化天然氣)逆勢上揚,年增 9%。
對於貨代、3PL 與供應鏈決策者來說,港口成功不再只是吞吐量,而是韌性與產業整合能力的總和。歐洲產業外移正在重塑航線規劃、能力預測與運輸策略佈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