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BI Widget
x
October 16, 2025
新聞
中國反擊:對美國關聯船舶徵收報復性港口費用

美中海運衝突再升級

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情勢,已延燒至海運領域。
2025 年10 月14 日起,中國交通運輸部將對由美國企業經營或持股超過25%的船舶徵收新的「報復性港口費用」,作為對華府針對中國籍、受控或建造船舶徵稅的回應。

這項措施象徵著地緣政治矛盾正深度滲透全球物流與航運體系,影響航商策略、聯盟合作與全球航線配置。

新費率詳情

根據中國交通運輸部公告,符合條件的美國關聯船舶將被徵收以下費用:

  • 2025 年 10 月 14 日起 每淨噸 ¥400(約 56 美元)
  • 2026 年 4 月 17 日起 調升至 90 美元/噸
  • 2027 年 4 月 17 日起 調升至 123 美元/噸
  • 2028 年 4 月 17 日起 調升至 157 美元/噸

若同一艘船在同一航程中停靠多個中國港口,僅於首個靠港港口繳納一次特別港口費,且每艘船一年最多收取五次

此舉幾乎等同於美國貿易代表署(USTR)日前宣布的港口費方案,後者針對中國相關船舶徵收50 美元/噸及每櫃120 美元的費用。

主要受影響的航商

受到此次措施影響的主要航運公司包括:

  • Matson(美森航運):已通知客戶不會因此收取附加費,並將維持既有中美航線服務。
  • APL(CMA CGM 旗下):因美國持股結構而被納入影響範圍。
  • MaerskSeaspan:因擁有超過 25% 的美國股權,Seaspan 約有百艘船舶恐同時受中美兩方徵費影響。

相對而言,以色列的ZIM 綜合航運公司因美方持股僅約 19%,低於門檻,暫不受影響。

對全球供應鏈的意涵

這項舉措不僅是「加稅」問題,更是一種戰略訊號——顯示海運政策正被雙方視為外交與經貿槓桿工具。
長期穩定雙邊航運合作的**《中美海運協議》**如今面臨嚴峻考驗。

關鍵影響包括:

  • 航商成本上升:可能引發太平洋航線的服務調整或運能削減。
  • 託運人(Shippers):可能面臨更長交期與運力重新分配風險。
  • 港口競爭力:包括香港、上海與青島等主要港口的貨流分配恐重新洗牌。

產業觀點:地緣風險成為新常態

對全球物流從業者而言,此事件再次印證了2025年的核心主題——政策波動已成供應鏈的新變數
港口費、關稅、監管壁壘不再是偶發事件,而是逐步重塑運價結構、貿易多元化策略與**「美國+1」供應鏈佈局**的主要驅動力。

為保持競爭力,貨代與航商應積極強化以下策略:

  • 重新評估靠港安排股權結構風險
  • 建立成本模擬與情境分析機制
  • 優化船舶來源與控制架構,以應對跨境政策合規挑戰

Worldtop & Meta 將持續追蹤此議題,協助客戶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下,維持營運敏捷與財務可預測性。



重點摘要

  • 中國自 10 月 14 日 起對美國關聯船舶徵收報復性港口費,作為對美方政策的對等回應。
  • Matson、Maersk、APL 等航商將首當其衝。
  • 美中海運關係再度緊繃,可能改變太平洋航線結構。
  • 託運人與供應鏈決策者應提前做好成本預估、航線優化與來源多元化準備。


常見問題:

1.中國新的報復性港口費是什麼?何時生效?


中國交通運輸部宣布,自2025 年10 月14 日起,將對由美國公司經營或持股超過25%的船舶徵收新的港口費。初始費率為每淨噸¥400(約56 美元),並將逐年調升至2028 年。此舉是對美方針對中國船舶徵費措施的對等回應。

2. 哪些航運公司將受到最大影響?


主要受影響的航商包括Matson(美森航運)Maersk(馬士基)APL(達飛海運集團旗下),以及可能受波及的Seaspan(因美方持股逾25%)。以色列的ZIM 綜合航運公司因美國持股僅約 19%,暫不在影響範圍內。

3. 這將如何影響全球貿易與航線?


新港口費將增加太平洋航線運營成本,可能導致航線重組運能縮減交期延長
同時,也可能加速企業將供應鏈多元化佈局至臺灣、越南與印度,以分散美中貿易風險。

4.託運人是否將面臨更高成本?


雖然如Matson等航商表示暫不收取附加費,但整體物流成本仍可能因運價上漲可用艙位減少而間接受影響。託運人應提早進行成本情境模擬並調整運輸規劃。

5. 物流專業人員應如何提升韌性?

  • 持續追蹤兩國政策最新動態
  • 重新檢視靠港佈局與股權結構風險
  • 運用數據模擬工具預測成本
  • 分散採購來源與航線,降低地緣依賴
  • 經過驗證的服務供應商合作,確保合規與透明度

6. 此舉反映了美中貿易關係的哪些趨勢?


這次的互徵港口費顯示,物流與航運已成地緣政治的前線戰場
除了關稅外,各國正以港口准入、船舶產地與所有權結構作為影響全球貿易的新策略手段。

7.企業該如何因應未來的不確定性?


建立所謂的「地緣政治敏捷力(GeopoliticalAgility)」:透過靈活的供應鏈設計智慧合約數據透明機制,快速調整策略以應對政策變動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joc.com/article/china-returns-fire-with-retaliatory-port-fees-targeting-us-affiliated-ships-6095198

統計
$36M
Get seed funding
$36M
Increase of convertion rate
$36M
Increase of user retaintion ti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