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BI Widget
x
July 7, 2025
新聞
美國進口旺季遇冷:東向跨太平洋運價調漲失敗,船舶運力過剩成主因

原訂 7 月 1 日實施的東向跨太平洋航線綜合運價調漲(GRI)無法落實,顯示既使零售商提前大量備貨,船公司仍難以掌握市場話語權。與此同時,運價持續下滑,西岸目的港的旺季附加費(PSS)也宣告取消,反映2025年下半年的旺季恐將相當平淡。

受美國政府暫時凍結關稅政策的影響,零售商大舉提前從中國及亞洲進口秋季與假期商品。然而,Platts 數據顯示,自北亞運往美國西岸的運價在一週內下跌 15%,至每 40 呎櫃(FEU)2,200 美元;東岸亦下降 12% 至 4,300 美元。

目前市面上報價普遍落在東岸每 FEU 約 4,400 至 4,500 美元;西岸為 2,400 至 2,500 美元。不少貨代甚至能談到更低的價位,顯示市場供需嚴重失衡。與 2024 年相比,現在的運價已大幅回落,當年此時運價曾飆破每 FEU 10,000 美元(東岸)與 8,000 美元(西岸)。

來自 eeSea 的數據顯示,2025 年 7 月的東向跨太平洋船舶運能達到 1.57 百萬 TEUs,是自 2021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,即使有 8.6% 的航班被取消。預計 8 月的總運能仍將高出去年同期 10.6%,反映即使船公司進行跳航,整體市場仍呈現供給過剩。

業界普遍預期,傳統的 8 月至 10 月旺季出貨量難以重現過往榮景,雖然零售商仍有部分假期商品與補庫需求,但前期備貨過度已大幅壓縮後續出貨空間。業者強調,市場雖未「懸崖式下跌」,但也難見強勁反彈。在價格急速下滑之際,船公司或將進一步削減航班以穩住市場。

在此市場動盪時期,貨主與供應鏈專業人士需提高彈性,密切觀察船期、貨量與價格走勢,以維持供應鏈穩定與競爭優勢。

統計
$36M
Get seed funding
$36M
Increase of convertion rate
$36M
Increase of user retaintion ti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