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BI Widget
x
November 27, 2025
新聞
Q3 財報重挫:全球班輪市場供給過剩,2026 年將迎來更嚴峻挑戰

前言:市場結構翻轉,全球供應鏈不可忽視
經過多年因疫情與供需失衡而帶來的高獲利之後,全球班輪市場正在快速降溫。第三季財報全面下滑,運價、獲利與訂艙量同步承壓,專家普遍預期2026 年將成為2019 年後最艱難的一年
對全球供應鏈與貨主而言,這並非背景資訊,而是將深刻影響合約談判、能力配置、運費預算與航線策略的核心變數。

運力暴增遇上需求放緩:獲利下降的根本原因

班輪業面臨的主要壓力,簡單明瞭:運力過多、貨量不足

  • 全球船隊今年預估成長 6.9%,2026 年再增 2.2%,達 3370 萬 TEU
  • 全球貨量需求僅預估成長 2.5%–3.5%

財報大幅下滑:

  • 2025 全年營業利益預估僅 約 200 億美元(2024 年超過 600 億)。
  • 2026 年預估 虧損將超過 100 億美元
  • Q3 營收年減 22%(約 440 億美元)
  • Q3 EBIT 從 170.6 億美元降至 51.2 億美元
  • 多數主要航線的平均運價皆呈現雙位數下跌。

跨太平洋航線受衝擊最深

如果要點名目前市場最弱的航線,答案就是亞太—美西

主要原因包括:

  • 美國進口商年中提前拉貨,消費端轉趨保守
  • 零售業預期 11–12 月銷售將呈現雙位數下滑
  • 美國月度進口量至 2026 年 3 月前都不會突破 200 萬 TEU

影響如下:

  • Zim 的美西運價年減 45%
  • 多數指標顯示美西即期運價年減 30–60%
  • Xeneta:美西短約運價跌至 1,482 美元/FEU,自 7 月以來暴跌 70%

分析機構預期,除非大量報廢或停航,否則2026 年運價「結構性回升」的可能性極低。

亞歐航線相對穩定,但並非沒有風險

和跨太平洋相比,亞歐航線表現明顯更強勁。

根據Xeneta 資料,短約運價自10 月1 日起上漲20% 以上,達到2,349 美元/FEU。主因包括:

  • 大規模閒置航次(Blank Sailings)
  • 與 BCO 的合約重新談判壓力
  • 較嚴格的艙位管理策略

11 月與12 月已公告的停航艙位量合計:

  • 11 月:近 110,000 TEU
  • 12 月:83,000 TEU(預計持續增加)

2026:貨主需提前準備的四大影響

1. 運價波動將成常態

雖然供給過剩通常代表低運價環境,但因航商持續控艙,運價不一定會自由落體。

2. Blank Sailings 將更頻繁,準班率下降

時間敏感型貨主需規劃更多緩衝天數與備援航線。

3. 合約談判將更複雜

  • 貨主要求降價
  • 船公司則縮短合約有效期、提高艙位控制力

4. 網絡與模式的多元化將成關鍵

包括:

  • 多港口策略
  • 海轉空、海轉陸、鐵海聯運
  • Spot vs. 長約配置比例
  • Blank Sailing 風險控管

結論:提前因應,才能在2026 年占得先機

  • 全球運力過剩將持續到 2026。
  • 跨太平洋下行壓力最大。
  • 亞歐航線雖短期穩定,但中期仍承受需求風險。
  • 航商將以停航與控艙作為維持運價的主要手段。
  • 貨主需以 多元化、數據化、策略化 來因應即將到來的市場震盪。

Worldtop & Meta 將持續協助企業應對全球運輸市場的快速變動,提供跨洲際的專業諮詢與方案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joc.com/article/sharp-drop-in-q3-profits-signals-tough-2026-for-oversupplied-ocean-carriers-6123258

統計
$36M
Get seed funding
$36M
Increase of convertion rate
$36M
Increase of user retaintion ti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