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BI Widget
x
August 22, 2025
新聞
美國關稅衝擊逐漸浮現:跨太平洋貿易進入不穩定期

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影響已不再只是政策層面的討論,而是正在實際改變跨太平洋的供應鏈。年初因關稅提前出貨的高峰已結束,如今進口量放緩、倉儲成本上升,進口商與零售商的壓力持續加深。

旺季不再

以往的八月通常是美國進口的旺季,但2025年的市場節奏已完全被打亂。七月因應關稅截止日,貨量一度激增,如今卻因關稅成本上升與美國需求減弱而驟然回落。

根據Global Port Tracker預測,八月美國進口量仍將同比成長5.8%,但九月至十二月每月將至少衰退20%。這不僅是因去年罷工的高基期效應,更反映關稅壓力正在拖垮中小型進口商。

中小企業承受最大壓力

中小企業缺乏足夠的財務緩衝,難以吸收關稅成本,被迫將價格轉嫁給消費者,甚至直接取消訂單。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調查顯示,34%的企業計劃在未來六個月內提高價格,高於兩週前的29%。即使是零售巨頭Home Depot,也不得不調整價格策略。

逾期費與棄貨現象增加

不確定性同樣體現在港口營運。根據GoComet 數據,美國主要港口的平均逾期費(Demurrage)在七月升至8.1 天,而一月僅為3.8天。有些進口商甚至選擇棄貨,因為關稅成本已高於商品售價。另一些則改採由出口方承擔運輸與報關費用的模式,或轉向小包裹運輸以降低風險。

關稅休戰期即將到期

目前美中初步框架將關稅設定在55%,但休戰協議將於11 月10 日到期,市場對長期採購仍保持觀望態度。部分企業僅零星補貨,另一些則積極嘗試替代供應方案。

全球供應鏈的啟示

跨太平洋貿易正進入一個高度不確定的時代,傳統的旺季規律已不再可靠。對物流專業人士而言,挑戰在於:

  • 控制成本:應對關稅、倉儲與逾期費上升。
  • 保持靈活性:調整採購、運輸模式與庫存策略,以因應政策突變。

在Worldtop &Meta,我們認為「靈活性」是應對當前貿易環境的最大優勢。透過即時數據可視化、彈性運輸方案與前瞻性規劃,企業可以在關稅衝擊下保持供應鏈的韌性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joc.com/article/toll-of-us-tariffs-begins-to-emerge-on-unsettled-trans-pacific-6065761

統計
$36M
Get seed funding
$36M
Increase of convertion rate
$36M
Increase of user retaintion ti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