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BI Widget
x
August 29, 2025
新聞
為何 95% 的生成式 AI 試點專案失敗?以及對全球供應鏈的啟示

麻省理工學院最新報告The GenAI Divide: State of AI in Business2025 揭露了一個驚人數據:95%的企業生成式AI 試點專案未能帶來實質成果。

雖然外界不斷強調AI 將改變產業,但這份研究(涵蓋150 位高管訪談、350名員工調查,以及300 個公開部署案例)指出,只有極少數公司成功,絕大多數仍停滯不前。

為什麼企業 AI試點停滯?

  • 工具無法融入流程。 ChatGPT 等工具適合個人使用,但無法有效整合到企業工作流程。
  • 資源錯配。 超過一半的 AI 預算投入銷售與行銷,但研究發現 最高投資回報率來自後端自動化,如減少外包、降低代理成本、優化內部流程。
  • 自建 vs. 採購。 採購專業供應商的成功率達 67%, 自建僅有三分之一。

成功案例的共同點

MIT 報告指出,部分新創公司能在一年內從零營收成長至2000 萬美元,原因包括:

  • 鎖定單一痛點並專注執行。
  • 與企業建立策略合作。
  • 由一線經理主導導入,而非僅靠 AI 中央團隊。
  • 選擇能持續學習並與流程深度整合的工具。

在物流業,這可能代表自動化訂艙、提升即時可視化,或減少對第三方代理的依賴。

勞動力與營運影響

AI 已開始重塑企業用工模式。與其大規模裁員,更多公司選擇不再補缺離職員工,尤其是客服與行政類外包職位。

對物流業而言,這意味著逐步擺脫傳統BPO 模式,轉向AI 驅動的內部流程掌控,以提升效率與安全性。

給供應鏈領導人的三大啟示

  1. 別追逐話題,解決痛點。 把 AI 應用在可量化回報的領域,例如報關自動化、路徑最佳化、需求預測。
  2. 合作比單打獨鬥更快成功。 自建專案雖有吸引力,但統計顯示與專業供應商合作更可靠。
  3. 讓一線主管主導導入。 AI 成功導入往往由營運主管推動,而非僅限於創新實驗室。

下一步:自主 AI系統

最先進的企業已開始測試Agentic AI(自主AI),能在規範範圍內自學、自記憶並自主執行任務。

在全球物流中,這可能演變為自動排程、即時港口改線、智慧關稅合規,為高度不確定的貿易環境注入韌性。

👉 關鍵結論:生成式AI 並未失敗,真正的挑戰在於企業如何導入。物流領導者必須精準聚焦問題、聰明合作,並穩健擴展。

統計
$36M
Get seed funding
$36M
Increase of convertion rate
$36M
Increase of user retaintion ti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