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BI Widget
x
June 30, 2025
新聞
跨太平洋貿易降溫,亞洲-歐洲航線前景看俏

隨著2025年下半年展開,全球貨櫃航運市場呈現兩極化發展。一方面,跨太平洋貿易正面臨明顯放緩;另一方面,亞洲至歐洲航線則展現強勁動能,受益於歐洲經濟穩健與消費需求增長。

跨太平洋:提前進口結束,關稅壓力加劇

為搶在美國關稅生效前完成進口,許多貨主加速進貨,帶來短暫的貨量高峰。然而,這波動能正在快速消退。全球90天關稅暫停期將於7月9日結束,中國相關的暫停期也將於8月14日到期,亞美貿易未來充滿不確定性。

根據Xeneta首席分析師PeterSand表示,大部分的提前進口已在上半年完成,導致進口商庫存過剩。“即便關稅維持較低水準,需求仍預期會大幅下降,”。

即期運價反映這一趨勢:亞洲至美國西岸運價自6月6日的高點每40呎櫃6,040美元,下跌至目前的2,800美元,跌幅超過54%。東岸運價也出現類似走勢。儘管西岸港口近期或有短暫貨量高峰,但整體趨勢仍然下滑。

Bimco分析師NielsRasmussen指出,預期未來美中關稅將調升至55%,再加上經濟疲軟,將導致進口量進一步下滑。“我們預測,下半年的進口量將因前期進貨與關稅調升而顯著下降。”

亞洲-歐洲:經濟回溫,運價攀升

相較之下,亞洲至歐洲的航線正在迅速回溫。Bimco已將2025年歐洲與地中海地區的貨量成長預估由3.5%上調至6%。今年前四個月,該地區貨量成長達7.3%,顯示經濟基本面正在改善,包括通膨下滑、利率降低、就業穩健與歐元強勢。

零售銷售表現亮眼,消費者信心穩定,這些因素為航運需求提供支撐。

亞洲-北歐即期運價自5月31日以來已飆升近49%,達到每40呎櫃2,842美元。雖然近期運價稍見平穩,但航商計畫自8月起大幅削減運力,預估月減90,000TEUs,若需求持穩,運價恐將再度上漲。

地緣風險使紅海航線持續改道

由於紅海地區安全風險尚未解除,船舶繼續選擇繞行非洲南端。儘管自2024年12月以來,胡塞武裝尚未對商船發動新攻擊,分析人士仍警告未來仍有潛在威脅。即使已有初步停火協議,但航商尚未恢復經由蘇伊士運河的航線。

Bimco預測,一旦航線恢復經蘇伊士通行,因航程縮短將導致對船舶需求減少約10%。

---

對貨主的啟示

-亞洲-美國貿易:關稅變數大,需求走弱,運價震盪,庫存策略至關重要。
-亞洲-歐洲貿易:消費力回升,運價上升潛力大,正是抓住市場機會的時機。
-全球航線規劃:紅海風險未除,繞行非洲雖增加成本與時效,但也是穩定運籌的關鍵。

在這樣兩極化的市場環境中,具備策略彈性、即時數據掌握與風險應對能力的物流團隊,將在國際供應鏈競局中脫穎而出。


資料來源: https://www.joc.com/article/trans-pacific-sailing-into-slowdown-asia-europe-outlook-brightens-analysts-6031694

統計
$36M
Get seed funding
$36M
Increase of convertion rate
$36M
Increase of user retaintion ti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