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波熱潮結束了——至少目前是如此。
跨太平洋東向航線的即期運價正在急速下跌,物流業對於近期因關稅暫停所帶來的美國進口激增是否能持續,出現明顯疑慮。
截至6 月中旬,從亞洲到美國西岸的即期運價在短短一週內暴跌了32%,降至約每 40呎貨櫃(FEU)3,500美元。有貨運代理甚至指出,實際報價可能更低——低至2,700美元。美國東岸的即期運價則下跌至約每 FEU6,500 美元,根據Platts 的數據。
5 月的價格反彈來自於川普政府暫停對中國徵收高達 145%的關稅為期90天,此舉促使美國進口商提前出貨。然而,這波由關稅政策引發的需求熱潮似乎正在迅速消退。有貨代坦言:「大家原本以為這波熱潮會撐得久一點——但現在看起來可能已經結束了。」
更令人憂心的是,在預期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,船公司已開始增加跨太平洋航線的運力,但如今即便船班增加,亞洲裝貨港的訂艙量卻持續下降。有報告指出,特定中國港口到東岸的實際報價甚至遠低於官方指數價。
FreightRight Global Logistics 執行長Robert Khachatryan 表示:「現在的市場真的是180 度轉變,主要原因就是——需求下滑。」
一般而言,海運旺季會落在8 到10月,但在「關稅之年」,一切都難以預測。有些業者認為,近期的需求激增或許就是旺季提前的跡象;但也有業者表示,這波熱潮可能已經提前結束。
有船公司高層向《Journalof Commerce》表示,對於未來幾週運價會否繼續走跌仍持保留態度,並指出部分進口商正在觀望7 月與8 月關稅政策最終定案的走向。
不過,許多貨運代理則較悲觀:「我不認為需求會再次反彈,趨勢不看漲。」
目前業界關注的焦點轉向7 月1 日,屆時船公司預計將再度嘗試推行一波即期運價上漲(GRI)。是否能成功,仍需觀察。
ArdentGlobal Logistics 執行長Jason Cook 表示:「他們會在7 月1 日嘗試調漲一次,也可能會在月中再來一次。」
在此之前,市場已進入「觀望期」,價格走軟、貨主持續等待關稅政策明朗化,整體情勢仍充滿不確定性。